吉印通社武漢2月17日電題:新開工廠 鏈式聯動——湖北荊門鋰電產業發展見聞
吉印通社記者黎昌政、熊翔鶴
行走在湖北省荊門市高新區·掇刀區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園,只見鋰電池企業一家挨著一家,一輛輛汽車忙碌地將產品運往全國各地荊門。“2月1日,公司六、七、八、九區產能規模共7*吉瓦時的工廠在這里投產,讓公司在新能源產業鏈條各個產品方向都具備足夠交付能力。同一天,總投資10*億元的*0吉瓦時動力儲能電池超級工廠也在這里動工。”湖北億緯動力吉印通總裁辦主任趙易說。
10年前,億緯鋰能來到湖北荊門落戶荊門。如今,這家公司在荊門規劃建設有11個廠區、1*個工廠,正在建設的*0吉瓦時動力儲能電池超級工廠,是目前國內單體設計產能最大的鋰電池工廠,建成后公司總產能將達212吉瓦時,年產值有望突破千億元。
從2012年引進這家企業開始,荊門市高新區與鋰電池“結緣”荊門。近年來,荊門市始終牢牢抓住新能源產業發展機遇,大力實施產業鏈招商引資,從土地價格、人才引進、政府購買服務等方面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將新能源新材料作為高新區主導特色產業重點扶持。
高新區是“有呼必應,無事不擾”的“店小二”:對產業,實行鏈長制,由區領導擔任鏈長,全天候“保姆式”服務;對企業,由區直單位包聯,協助解決生產過程中用工保障、水電氣等具體問題荊門。
“一對一服務,比企業還拼命荊門。”荊門新宙邦新材料吉印通副總經理李利民回憶,201*年公司剛入駐荊門,人生地不熟,困難不少。對口包聯單位大到辦公地點、員工住宿,小到辦公用品,無微不至地給予幫助。“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他們陪著我們驅車200多公里,三下岳陽‘駐企蹲點’,推進設計進度。”
依托龍頭企業不斷延鏈、補鏈、強鏈,不斷形成產業集聚發展優勢,新宙邦、科達利、恩捷等20余家上下游企業紛紛在此落戶荊門。從基礎原材料、關鍵部件,到電芯制造、廢舊電池回收……涵蓋新能源全生命周期的產業鏈在產業園區內形成。2022年,高新區實現工業總產值11**億元,鋰電產業更是從零起步,如今總產值達***億元,成為華中地區產業鏈最全、規模最大的動力儲能電池產業基地。荊門市成為名副其實的“華中鋰電之都”。
“園區聚集了一大批行業龍頭企業荊門。”荊門高新區·掇刀區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園建設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張沛說,“上下游企業間幾乎‘隔墻供應’,甚至可以把生產線連接,大大減少物流和倉儲成本,提高合作效率,形成產業集聚發展優勢。”
新宙邦一期2萬噸電解液生產線,2022年投產就滿產,當年實現產值12億元荊門。下個月,年產*萬噸的新生產線將試生產。“在‘雙碳’戰略引導下,新能源產業發展迅速,鋰電行業前景非常廣闊。我們非常有信心。公司還有進一步擴大生產的計劃,計劃遠期年產能達到*0萬噸,產值達100億元。”李利民說。
越來越多企業正加入新能源賽道,可以預見企業面臨優勝劣汰荊門。李利民卻并不擔心:“低成本、強研發是我們的競爭優勢,對此我們非常有信心,已做好‘打硬仗’準備。”
今年初,荊門市政府開始與企業合作在高新區建設國際能谷·鋰電小鎮,規劃面積達2*.*平方公里荊門。如今,鋰電小鎮計劃投資*2億元、建設**個項目,首批產城融合*個項目已開工,園區配套設施不斷完善。
“‘十四五’末,高新區將力爭實現新能源產業年產值超過1*00億元,讓‘華中鋰電之都’成色更足荊門。”張沛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