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印刷技術平臺】深度解析數碼印刷、柔性印刷、膠印等核心技術,詳解設備操作技巧、工藝參數調試、常見故障排查方法,同步更新環保印刷技術升級(如水墨印刷)、智能印刷系統應用動態,助從業者提升技術水平,優化生產效率!
吉印通 2021-03-16 09:48 3063
紙張裁切時,利用三面切紙機能將3個邊按標準準確裁切,而單面切紙機很難做到同樣的精度。有時,雖看起來裁切準確,但經過折頁、配帖進入裝訂工序后,各種潛在的故障就會顯現出來,且裁切時留下的每一個細小的失誤在裝訂以后都會十分明顯,嚴重影響成品的外觀質量。所以,要真正做到完美裁切并不容易,印刷企業務必像重視印刷過程一樣重視裁切過程的各個工序的管理。下文將對影響紙張裁切質量的幾個主要原因進行簡單分析。
與工藝有關的裁切故障分析
1.工藝設計不合理
印刷是一項前后關聯的工作,從工藝設計開始,就要認真考慮如何滿足印后裝訂加工的要求。對于環訂書刊,除了設計裁切線外,還需要考慮打孔、設置索引標簽等因素,既保證所有的頁面能夠按正確的順序排列,又使每一道裝訂工序的加工都能滿足下道工序的操作要求。任何環節的失控,都可能使原有工藝設計要求無法繼續實施,直接影響裝訂的加工質量和生產進度。
2.裁切余量過小
無論書刊中有沒有出血圖像,裁切時都要避免出現裁切余量過小的現象。通常1mm以下的裁切余量是很難保證裁切質量的。發生裁切余量過小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曾經做過試切;二是產品本身設計上有問題。如果裁切余量過小,只能加大裁切量,減小成品尺寸。
但是,裁切量的增大會對后道裝訂工序產生較大的影響,并直接影響折頁的準確性和跨頁圖像的正確表現。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盡量避免出現這種情況,確保印刷品至少留有3mm的裁切量。
3.規矩線和叼口線不清晰
裁切過程中,印品上保留清晰可見的規矩線和叼口線可以減少裁切錯誤、節省裁切時間。同時,印刷品還應盡量以同一方向進行裁切,這樣能保證定位精度。如果規矩線和叼口線都比較模糊,裁切就務必小心,要通過計算和測量才能操作。
4.毛邊現象
印刷品出現毛邊會嚴重影響外觀。使用不正確的壓紙力、刀口鈍化、紙張起翹或者裁切時一次裝載量太多等都會引起毛邊現象。
相應的防止措施有:調整壓紙力,裁切之前更換切紙刀,保證紙張正確的含水量,減少裝載量等。
5.不同類型的紙張裝載量不同
大多數多孔紙適宜采用足量裁切,高密度紙和重度壓光紙適宜采用較小的裝載量。為了保證裁切質量,在裁切作業的常規操作中,每次裝載量應該低于最高容量的50%。如果產品中帶有出血圖案,紙張的毛邊會更加明顯,裁切時要加倍小心。
1.紙張質地偏硬
一般說來,質地越硬的紙張裁切越困難。涂布紙帶有較多的黏土成分,所以表面質地較硬,在裁切過程中需要經常更換切紙刀,嚴重時一天要換兩次。再生紙也不易裁切,因為這類紙張除了紙張纖維外還包含大量的雜質。在裁切這類紙張時,無論采取何種預防措施,都很難做到整批活件裁切整齊一致。
發生裝訂故障以后,首先應辨明該故障是不是由紙張因素引起。
判斷方法是:另取不同的紙張進行裁切,如果前面的故障重復出現,說明故障與紙張無關;如果更換紙張后故障消失,說明故障與紙張有關。
2.油墨干燥過慢
油墨干燥不好也會引起裁切故障。如果紙張上印刷了射光藍或其他干燥較緩慢的油墨,就更要注意。這時,如果使用正常的切紙壓力,未干的油墨會引起背面粘臟;如果減小壓紙力,雖然背面粘臟問題可以得到有效改善,但又會引起裁刀漂移現象。
正確做法是:在印刷過程中添加用于陷印的干燥油,確保產品在進入裝訂工序之前印跡徹底干燥。
以上的工作雖然是印刷部門的責任,但裝訂部門在接收產品時也必須做好驗收工作。
具體方法是:從紙堆內部抽出一張印品,用力將抽出的印張與另一張紙進行摩擦。如果印張上的圖案污損,則說明還未充分干燥。另外,大面積的實地也容易出現干燥過慢的問題。
特殊印刷品的裁切工藝
1.地圖產品
地圖的印后加工質量取決于裁切的精確度和折頁的正確程度。承接地圖印后加工任務以后,相關部門必須在裁切之前設計出精確的加工方案。地圖的紙質較厚,如果裁切不當,則很容易在折頁后產生封面和底面起翹現象,并且影響到地圖折縫處圖文的外觀。尤其是10折或10折以上的地圖,在裁切時要格外注意,嚴格保證裁切精度,防止產生折頁后外頁面比內部頁面明顯短小的現象。
2.折疊插頁
在裁切折疊插頁之前,首先要先進行試切,然后進行試折,兩道工序缺一不可,并判斷中間的間隙是否正確。如果間隙太小,則重新調整裁切量;如果間隙太大,說明試切時裁切量過大。如果縮小裁切量以后,還是無法糾正,而且剛好有一些折縫位于顏色的交界處,屬于比較難處理的部分,很可能會產生整批產品報廢的事故。
3.環訂書刊
如果單張紙經過印刷、裁切、配頁以后,要進行線圈裝訂,這時對裁切要求往往比較高。裁切后的頁面從外觀上看,應該平整一致。在裁切帶出血圖案的產品時,要求操作工必須具有豐富的操作經驗,否則很容易使頁面位置變化,導致成品書出血圖案歪斜。
由于環訂書刊的制作流程包括印刷、折頁、配帖、膠裝(書背)、書芯三面切、書背單面切、打孔、穿環等過程,在完成書背的裁切以后,要將書芯在桌面上輕輕地敲兩下,震去頁面中殘留的膠水,并將裁切后的紙張撞齊,以確保沖孔、穿環的質量。
關于裝訂外加工的建議
在需要外包裝訂業務時,許多企業總想把一些作業盡可能安排在企業內部完成,以減少外加工成本。如先將產品在企業內進行裁切,再送到外加工單位裝訂。其實,這會給裝訂質量帶來許多潛在的影響。
正確的做法是:如果需要由其他單位完成裝訂作業,就應該將裁切和裝訂作業一起外包,切勿將完整的裝訂工序分解開。這樣,如果出現了裝訂質量問題,責任就比較明確,雙方單位不會因此而相互推諉,還可增強外加工單位的責任心。由于裝訂質量在較大程度上受到裁切質量影響,所以,如果印刷企業自己完成了裁切作業,就必須對裝訂質量承擔一部分的責任。
小結
裁切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裝訂質量,裁切作業完成得好壞,不僅影響著印刷成品的外觀,還直接關系到從印刷車間出來的印刷合格品能否成為最終的合格產品。所以,印刷企業要保證產品質量、提高成本效益,就必須重視裝訂過程中的裁切問題。而要保證印刷半成品—印張的裁切質量,必須從紙張采購開始,把好設計、印刷、裝訂等各個工序的質量關。
印刷不同批次間出現色差(如同一圖案前批偏紅、后批偏黃,或墨層深淺不均),核心源于油墨批次差異/調配不當、設備參數漂移、耗材批次特性不同、環境與操作不統一,以下為精簡版排查與解決方案:一、油墨因素:顏色源頭差異優先查油墨批次本身存在色差排...
2025-10-04 10
印刷時油墨拉絲(油墨從印版/輥筒轉移到紙張時,形成細長墨絲殘留,或圖文邊緣出現“毛邊”),核心源于油墨黏度異常、設備參數不當、印刷壓力失衡、環境溫濕度不適,以下為精簡版排查與解決方案:一、油墨特性:源頭狀態優先查油墨黏度過高(主因)排...
2025-10-04 12
印刷數量增加后套印精度逐漸下降(如從第100張開始出現偏移,隨數量增多偏差擴大),核心源于設備部件疲勞磨損、耗材持續伸縮、環境累積影響、參數動態漂移,以下為精簡版排查與解決方案:一、設備部件:長期運行疲勞磨損(主因)傳動部件磨損加劇排查...
2025-10-04 10
設備印刷中突然停機(無預警中斷、部分伴隨報錯提示),主要源于安全保護觸發、關鍵部件故障、耗材異常、程序中斷,以下為精簡版排查與解決方案:一、安全保護:設備自我防護優先查安全門/蓋板未關緊排查:停機時無報錯,但重新關好設備安全門/蓋板...
2025-10-04 9
印品上的墨點、墨渣(如點狀污漬、細小墨粒殘留),主要源于油墨雜質/變質、設備部件積墨、印版污染、環境粉塵,以下為精簡版排查與解決方案:一、油墨狀態:源頭雜質優先查油墨含雜質或未攪拌均勻排查:墨點顆粒明顯(肉眼可見),或同一批次印品持續出...
2025-10-04 8
印刷設備溫控系統顯示異常(如溫度跳變、顯示固定值、提示“溫度超限”卻無過熱),主要源于傳感器故障、散熱系統異常、電路連接問題、程序參數錯誤,以下為精簡版排查與解決方案:一、溫度傳感器:數據采集源頭優先查傳感器污染或損壞排查:顯示溫度與實...
2025-10-04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