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鶴壁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城市創建工作決策部署,以建設高質量“鶴壁南部新城”為己任,以打造“產業新城、生態新城、宜居新城”為使命,把城市創建貫穿于“一帶五區六示范”建設全過程,持續完善城市功能,激發城市內在活力,創建工作取得顯著成效鶴壁。
錨定奮進新航向鶴壁,打好創建“組合拳”
示范區牢牢把握“以人為本”這一核心,以“三全四化”為著力點,以社區為平臺,以群眾為主體,突出工作重點,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堅持無規劃不建設,把生活圈建設要求納入城市建設規劃,統籌全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做到城市空間全覆蓋;構建“*+*+2+N”工作體系,建立“創城+APP+網格”工作機制,實施清單式管理,使城市管理由單項的“管治”向互動的“治理”轉變,努力打造宜居、宜業、宜養、宜學、宜游“五宜”示范區鶴壁。
跑出建設加速度鶴壁,繪就民生“幸福圈”
強化建設,美顏值提氣質鶴壁。高標準實施主干道改造提升工程,建成城市驛站、公交港灣、智慧合桿等重點城市基建項目21個,*0公里騎行慢道系統全域覆蓋,形成了“一帶、一環、七廊、多節點”的綠地結構,城市品位大幅提升。創新舉措,精準服務暖民心。智慧公交港灣全市領先,率先實施“智慧政務+社區服務”管理模式,“2+2+N”醫療養老服務體系逐步完善,構建“10分鐘入學”義務教育體系,就業信息發布終端農村、社區全覆蓋,以商業綜合體(街區)為中心、小區周邊各類門店為補充的便捷消費商圈逐步完善。創新打造工業社區,把便民服務從城市小區延伸至工業園區,探索企業服務新模式。科學治理,嚴標準優秩序。建立城管執法+市場監管+公安交警“大城管”工作模式,堅持日常與集中相結合,構建“發現——處置——反饋”閉環體系,提高治理能力,城區環境進一步優化。
攜手共建聚合力鶴壁,處處綻放“文明花”
社會參與,汲取群眾之力鶴壁。構建四級志愿服務體系,成立淇水公益聯盟,引入同心圓、淇河救援等社會公益組織,實施“點單+項目化”運作模式,陣地為主,廣泛派送為輔,引導居民積極參與,持續傳播正能量,讓群眾成為城市建設的主體。多元陣地,煥發文化活力。“一小區一主題”賦予小區文化元素,*座淇河書屋、1*座社區級書屋輻射全區,打造朝歌文化園、朝歌里商業街、非遺文化館、淇水關村史館等一批特色文化品牌,推動文化、旅游、商業、娛樂等資源深入互動融合,唱響時代主旋律,彰顯城市軟實力。
下一步鶴壁,示范區將圍繞居民群眾所需所求所盼,持續發揮城市創建引領作用,抓市政強基礎、抓精細優服務、抓治理促共建,為建設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示范城市貢獻示范區力量!
(來源:鶴壁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 孫利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