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ice
吉印通 2025-08-31 18:39 69 0
油墨自身特性不穩定
油墨成分不均:若油墨在生產過程中顏料分散不充分,或樹脂、溶劑與顏料混合比例失衡,會導致油墨中出現顏料顆粒團聚現象。印刷時,團聚的顆粒無法均勻轉移至承印物,形成 “斑點狀” 墨色不均(常見于深色油墨,如黑色、藏青色)。
油墨粘度與流動性異常:墨粘度過高時,油墨在墨輥間難以均勻傳遞,易出現 “條狀缺墨”;粘度過低則會導致油墨在承印物上 “鋪展過度”,局部顏色變淺,同時可能引發 “飛墨” 現象,污染印刷品邊緣。
油墨干燥速度不匹配:若油墨干燥過快,在墨輥上提前結膜,后續傳遞時會形成 “干墨塊”,印刷后呈現 “白色斑點”;干燥過慢則易導致后一色油墨疊印時 “混色”,造成顏色深淺偏差。
油墨調配與使用不當
配色比例誤差:人工調配多色油墨時,若顏料、稀釋劑添加比例不準確(如某一原色油墨過量),會導致同一批次印刷品出現顏色差異;
油墨未充分攪拌:油墨儲存過程中顏料易沉淀,使用前若未攪拌均勻,墨斗底部的油墨顏色會比上層深,印刷時從深到淺逐漸變化,形成 “漸變式墨色不均”。
墨輥系統故障
墨輥磨損或變形:墨輥長期使用后表面會出現劃痕、凹陷或因老化變硬,導致油墨無法在其表面均勻附著。例如,膠印機的串墨輥若有凹陷,會在對應位置形成 “缺墨帶”;柔印機的網紋輥若磨損,網穴容積減小,供墨量不足,印刷后顏色變淺。
墨輥壓力調節不當:墨輥間壓力過小時,油墨無法充分傳遞,出現 “局部缺墨”;壓力過大則會擠壓油墨,導致 “墨層過厚”,顏色過濃,同時加速墨輥磨損。
墨斗與墨刀問題:墨斗內壁若有殘留干墨,會阻礙油墨流動,導致供墨量不穩定;墨刀與墨斗輥間隙不均勻(如一側間隙大、一側小),會造成橫向供墨差異,印刷品左右顏色深淺不一。
壓印與版輥系統問題
壓印輥壓力不均:壓印輥兩端壓力不一致時,承印物與印版的接觸力度不同,壓力大的一側油墨轉移量多,顏色深,壓力小的一側則顏色淺(常見于紙張邊緣與中間的顏色差異)。
版輥表面異常:印版表面若有油污、粉塵或劃傷,會導致局部油墨無法轉移,形成 “漏印白斑”;凹印版的網穴若堵塞(如油墨干燥后結塊),供墨量減少,對應區域顏色變淺。
版輥跳動或竄動:版輥軸承磨損或安裝不牢固時,會出現徑向跳動或軸向竄動,導致印版與承印物的接觸位置不穩定,油墨轉移量波動,形成 “不規則墨色深淺條”。
操作參數設置失誤
印刷速度與供墨量不匹配:提速時若未同步增加供墨量,油墨傳遞速度跟不上設備運轉速度,會導致 “整體墨色變淺”;降速時未減少供墨量,則會造成 “墨層過厚”,顏色過濃。
烘干 / 固化參數不當:UV 印刷中,若 UV 燈功率不足或烘干距離過遠,油墨固化不完全,后續疊印時易出現 “蹭墨”,導致顏色不均;傳統油墨烘干溫度過高,會加速油墨表面干燥,內部油墨無法正常轉移,形成 “皮膜狀不均”。
承印物特性差異
承印物表面平整度差:紙張表面有折痕、起皺或薄膜表面有劃痕時,油墨在不平整區域無法均勻附著,折痕處顏色變淺,凸起處顏色變深。
承印物吸墨性不一致:同一批次紙張的吸墨性若存在差異(如部分紙張施膠量過高),吸墨性強的紙張顏色深,吸墨性弱的則顏色淺;塑料薄膜表面未做電暈處理時,油墨附著力差,易出現 “局部脫落”,形成不均。
承印物厚度不均:厚度偏差大的紙張或卷材,會導致壓印輥壓力波動,接觸緊密的區域油墨轉移多,顏色深,接觸松散的區域則相反。
溫濕度波動
溫度影響:溫度過高會加速油墨中溶劑揮發,導致油墨粘度升高,流動性下降,供墨不均;溫度過低則會使油墨粘度降低,易出現 “流掛”,同時承印物(如紙張)會因溫度變化收縮或膨脹,影響油墨附著。
濕度影響:高濕度環境下,紙張易吸水,吸墨性增強,顏色變深;低濕度環境下,紙張干燥,吸墨性減弱,顏色變淺,同時油墨易產生靜電,吸附粉塵,影響傳遞。
環境清潔度不足
車間粉塵過多:粉塵易混入油墨中,堵塞墨輥間隙或版輥網穴,導致供墨量減少;同時粉塵附著在承印物表面,會阻礙油墨與承印物的結合,形成 “白斑”。
設備清潔不及時:墨輥、墨斗長期未徹底清潔,殘留的舊油墨與新油墨混合,會改變油墨顏色,同時干墨塊會影響油墨均勻傳遞。
油墨系統管控:使用前充分攪拌油墨,確保成分均勻;定期檢測油墨粘度,通過添加稀釋劑或增稠劑調整至標準范圍;配色時采用電子秤精準稱量,避免人工誤差。
設備維護與校準:每周檢查墨輥磨損情況,及時更換老化或變形的墨輥;每月校準墨輥壓力與壓印輥壓力,確保均勻一致;定期清潔墨斗、墨刀與版輥,清除殘留干墨與粉塵。
操作工藝優化:根據印刷速度調整供墨量,高速印刷時適當增加供墨;根據承印物特性設置烘干參數(如紙張印刷烘干溫度控制在 40-60℃,薄膜印刷控制在 60-80℃);印刷前檢查承印物平整度與吸墨性,剔除不合格材料。
環境管理:安裝溫濕度控制系統,將車間溫濕度穩定在 20-25℃、45%-65% RH;定期清潔車間,減少粉塵;設備停機后及時清潔墨路系統,避免油墨干結。
一、輸紙不暢的核心表現與排查原則輸紙不暢是印刷機進料環節的高頻問題,主要表現為紙張歪斜、雙張/多張進紙、紙張卡頓、空張(漏送)、紙張邊緣破損五大類,不僅影響印刷效率,還可能導致后續套印不準、墨色不均等連鎖問題。排查需遵循“從源頭到終端...
2025-08-31 65 0
一、缺墨與漏印的核心定義及影響缺墨是指印刷品圖文區域油墨覆蓋不充分,出現顏色偏淺、局部空白或條紋狀淡墨;漏印則是圖文部分完全未附著油墨,形成明顯空白區域,二者均會導致印刷品信息缺失、視覺效果差,甚至直接報廢。這類問題在膠印、柔印、凹印等印刷...
2025-08-31 44 0
一、糊版(堆墨)的核心定義與危害糊版(堆墨)是印刷過程中,油墨異常堆積在印版、橡皮布、墨輥或壓印輥表面的現象,表現為局部圖文模糊、邊緣暈染、出現墨疙瘩,嚴重時會導致圖文粘連、承印物破損,直接影響印刷品質量與生產效率。這種問題在膠印、柔印、凹...
2025-08-31 87 0
一、網點變化的核心意義網點是印刷品圖文再現的基礎單元,通過網點的大小、密度變化呈現不同的顏色深淺與層次。正常情況下,印刷網點應與設計文件中的網點尺寸保持一致,若出現網點擴大(實際網點大于設計尺寸)或網點縮小(實際網點小于設計尺寸),會導致印...
2025-08-31 61 0
一、墨色不均的核心表現墨色不均是印刷過程中常見的質量問題,主要表現為印刷品表面同一圖文區域顏色深淺不一、出現條紋、斑點、漏印或局部過濃等現象,不僅影響視覺效果,還可能導致產品報廢。其成因可系統劃分為油墨系統問題、設備狀態異常、操作工藝不當、...
2025-08-31 69 0
一、套印不準的核心定義套印不準是指印刷過程中,不同顏色或批次的圖文無法精準對齊,出現錯位、重影或留白等現象,直接影響印刷品的清晰度與美觀度。這種問題在多色印刷(如膠印、柔印、凹印)中尤為常見,其成因可歸納為機械精度、材料特性、操作工藝、環境...
2025-08-31 45 0
本文暫時沒有評論,來添加一個吧(●'?'●)